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嫦五探路者”发射成功

日期:2014-11-15

据新华社电,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试验任务由飞行试验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四大系统组成。

探月工程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飞行试验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由服务舱和返回器两部分组成,服务舱以嫦娥二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具备留轨开展科研试验功能;返回器为新研产品,具备返回着陆功能。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计划,飞行试验器飞行过程约8天,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返回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任务实施期间,我国“远望”号测量船队、国内外陆基测控站,以及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共同组成航天测控通信网,为任务提供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

北京时间24日16时2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实施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

“探路小兵”是怎样炼成的?

据新华社电 经过24日凌晨的成功发射后,如今,嫦娥五号“探路小兵”正以曼妙身姿奔向美丽的月球。在未来几天的漫漫征途中,身材娇小的“探路小兵”能否经受住重重考验呢?“娘家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能工巧匠们为它塑造了一副健美又结实的身躯。

“小果核”上巧焊接

从外观上看,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很像是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缩小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艺师樊晓霞说:“虽然返回器小,但是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法兰和焊缝的数量一点不比飞船返回舱少。这就像在一块大木板和一个小果核上雕刻同样复杂的雕像,很显然后者的难度要高出好几个量级。”

在“娇小”的返回器舱体上焊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五院529厂焊接工艺师曾如川介绍说,“别看舱体小,上面可是焊缝纵横交错。有些焊缝之间的距离非常近,焊接时很容易产生相互的叠加影响,产生较大的焊接变形。”以往飞船返回舱在焊接时采用的是整体式工装,由于舱体大、焊缝间距远,焊接时一般不用担心叠加影响,但这个方法很明显不适用于“浓缩版”的返回器。

经过深入学习、反复琢磨,曾如川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分体式工装,高质量地解决了“小”舱体带来的焊接“大”难题。

大本领要靠“秘密武器”

“探路小兵”身板虽小,但此次任务却要实施“打水漂”式再入返回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五院专家介绍说,飞行试验器在重量、体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性能不降反升的“秘密武器”在于其广泛使用了大量高智能化、高集成度、小型化产品。

比如,由五院502所自主研发的小型星敏感器,是一款“会思考、能自主决策”的高智能产品。依托嵌入在产品中小型智脑,敏感器能把提取的星图与智脑中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在苍茫的宇宙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坐标,对航天器在太空的自由驰骋进行姿态控制。除了“智商”高之外,星敏感器的“情商”也不低,它能自如地应对太阳光、星体反射光等恶劣空间环境的挑战,快速做出一系列应急响应,在精度控制上,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属深空旅行的必备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