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祖彦——逐光六十载,科技谱华章 日期:2025-09-23

许祖彦,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六十余载岁月里,他以执着热忱深耕激光技术,用智慧与努力为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402月,许祖彦生于四川邛崃。动荡年代里,《开明少年》《鸟类图鉴》等读物,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1958年,他凭借优异成绩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子,钱临照的力学、吴有训的电磁学课程,为他筑牢物理根基。1961年,经启蒙老师陈春先引领,他被美国人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吸引,踏入激光领域。

 

 

毕业后,许祖彦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陋的实验室夏热冬冷,物资匮乏且面临技术封锁。为解决设备难题,他四处寻找替代品,自制保险丝应对风险,困了就嚼花椒叶提神。仅用两年多,他就用两根1米长的红宝石晶体产生了能够击穿钢板的3000焦耳激光脉冲,此后不久又实现了500兆瓦巨脉冲输出,取得开创性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许祖彦聚焦高平均功率固体激光和可调谐固体激光。他发明多种波长调控技术,实现深紫外到中红外宽调谐激光输出。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首台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并与陈创天院士团队合作,攻克深紫外固态激光源难题,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实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技术的国家,为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在激光显示领域,许祖彦同样成就斐然。此前,国外率先实现激光显示技术原理,而中国尚无突破。面对“做不出来”的质疑,他从可调谐固体激光入手,精心调试出红绿蓝三基色。2007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三色激光电视产品样机。此后不断突破,推动我国激光显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技术成果转化成立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真激光”显示技术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如今,年过八旬的许祖彦仍坚守科研一线。在实验室里,他依然亲自指导年轻科研人员调试设备、分析数据,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我国光学与激光技术领域培育着新生力量。他常说:“科研之路没有终点,只要还能工作,就要为中国光学事业再添薪火。”他发表论文360余篇,获32项发明专利,揽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等诸多荣誉。他用一生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对科学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激励着后辈在逐光之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