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至8日,一场罕见的超级月全食将在全球夜空中上演。对于我国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极佳的观测机会,因为它发生在北京时间的傍晚到深夜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能够完整看到全过程。这是一幕由太阳、地球和月球共同参与的“大尺度”光影演出,也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最直观、最壮丽的光学现象之一。
日月食:影子的舞台
要理解月全食,必须从太阳系的光学几何关系入手。太阳是一个强大的远距离光源,地球和月球则是相互绕行的不透明球体。当三者在空间中达到近乎直线的特殊位置时,阴影便成为舞台的主角。
任何不透明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形成阴影,阴影并非均质,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本影和半影。本影是完全遮挡光源的区域,其中没有任何直射阳光可以进入;半影则是部分被挡的区域,光线仍能透过一部分,因此显得较为明亮。
月食的本质,就是月球从地球投射出的阴影中穿行的过程。如果月球完全进入本影,形成的就是月全食;只进入一部分,则为月偏食;若仅经过半影,肉眼几乎难以察觉。
日食则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的阴影投向地球表面时产生的现象。因为月球的直径相对太阳很小,日全食的本影区极小,通常只有百余公里宽,因此地球上能观测到日全食的区域非常有限。
超级月亮与血色月影
2025年9月7日的月全食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与“超级月亮”叠加。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并非完美圆形,而是一个椭圆轨道,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会时而靠近,时而远离地球。当地月距离最短、即接近近地点时出现的满月,在公众口中被称为“超级月亮”。这种情况下,月球的视直径比远地点时要大,亮度更高,视觉效果更加突出。本次月全食恰好发生在月球接近近地点约两天之后,因此月亮看起来会比平时更大更亮,在进入地球阴影时的震撼效果尤为明显。
另一大看点是所谓的“血月”。月全食期间,月亮并不会彻底变黑,而是会呈现出古铜色、橙红色甚至暗红色的色调。其成因在于地球大气层对阳光的折射与散射。当太阳光穿过地球边缘厚厚的大气层时,短波长的蓝光被大量散射,只剩下红橙色的光线能够穿透并弯曲进入地球本影区,最终被投射到月球表面。换句话说,月亮此时沐浴的是来自地球各地日出与日落的霞光集合体。这与俗称“达芬奇光”的地照在视觉上有些相似,但成因不同:“血月”的光源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而地照则是地球反射阳光后照亮月球暗面。
宇宙剧场上映时间
根据国际天文学资料,本次月全食的各阶段时间为(北京时间,UTC+8):
半影食始:9月7日 23时28分
初亏(进入本影):9月8日 00时27分
食既(全食开始):01时30分
食甚(全食最深):02时11分
生光(全食结束):02时52分
复圆(离开本影):03时56分
半影食终:04时55分
可以看到,全食阶段持续约82分钟,完整月食过程长达5个多小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观测者来说,整场天象从深夜持续到次日凌晨,观测条件相当理想。
观测指南
月全食的观测条件十分宽松。与日食不同,它对肉眼完全安全,不需要任何滤镜。最理想的地点是远离光污染的开阔区域,东方或南方天空无遮挡,可以在黑暗背景下清晰地欣赏血月的色泽与渐变。随着月亮逐渐进入地球阴影,天空会逐步变暗,更多星辰显现,场景极具震撼力。
肉眼观测是最直观的方式,能够清晰感受颜色变化和亮度减弱的过程。如果配备双筒望远镜,则能看见更多细节,例如地球阴影的弧形边缘如何缓缓扫过月面;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则能放大观察月海与环形山在光影交错中的变化。
另外,在此次月全食期间,月亮旁边还会出现一颗明亮的黄色天体——土星。在整晚的观测中,土星都将与“血月”比邻而立,为夜空增添独特的景象。
图片来源: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 NASA / Zixiong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