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学之光:纪念叶企孙诞辰 日期:2025-07-16

时光悠悠,岁月流转,又逢叶企孙诞辰之日,这位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教育家和爱国者,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光芒依旧照亮着中国科学发展的道路。1898716日,叶企孙诞生于上海,是中国物理学界公认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早期推动者。

 


 

1913年,叶企孙踏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他不仅勤奋学习科学知识,还积极投身于科学活动。1915年,他创建了清华学生科学社并担任社长,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对科学的热爱。1918年,叶企孙负笈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大学期间,他与合作者一起完成了利用X射线短波限与加速电压的关系测定普朗克常数,达到了当时该方法所能实现的最高精度。他所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值,长期被国际学界采用,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在高压磁学方面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独立进行的关于液体静压强对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属高压磁学的重要进展。

 


 

1924年,叶企孙学成归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6年,清华物理系成立,叶企孙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深知,要建设高水平的物理系,必须广纳贤才。于是,他四处奔走,先后聘请了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等一批杰出的学者,使清华物理系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国内物理学研究的重镇。1929年,清华理学院成立,叶企孙兼任院长。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清华理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如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王大珩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叶企孙不仅在科研和教育领域成绩斐然,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展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学生和科技人员支持抗战事业。他的学生熊大缜奔赴冀中抗日根据地,叶企孙则在平津地区筹集物资,支援抗日工作,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叶企孙的晚年却历经磨难,即便身处困境,他依然保持着对科学和教育的热爱与执着。1977113日,叶企孙病逝,享年79岁。

 


 

叶企孙的一生,是为科学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