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光学人物

中国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事业的开拓者——叶培大(二)

日期:2021-03-24

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中国光纤之父”叶培大院士“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结合”和“执著出奇、团结制胜”的治学思想。




一、培育学府邮电有道,大师门墙桃李芬芳

      熟悉叶培大的人,提起他的第一印象是课讲的好,他的职业生涯从没有离开过讲台,年近九旬仍登台授课,甚至在文革刚结束的鉴定材料里,首先提到的也是“该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效果好,编写讲义通俗易懂”。他说:“我就是一个教师,认认真真、严谨负责地做了一辈子教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1.“乐育菁莪”

    叶培大一生获奖众多,但他本人最为看中的却是1995年同时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师”,他说:“与青年学生在一起,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可以不断地努力耕耘前进”。从西北联合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开始算起,在中央广播电台工作的同时他还在金陵大学兼职授课,然后是回到母校北洋大学担任教授,再到参与组建北京邮电学院,1959年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导师,他毕生获得的最后一个奖项是2009年获得“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坚持指导研究生。

    叶培大始终把讲课当成一门艺术,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学生”的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他说:“当教授就要讲课,在教学上自认为一个特点是备课十分认真,刻苦钻研,非学到自己认为彻底清楚不可。也注意精简扼要,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使人乐于聆听。”他的教案都坚持亲自撰写并逐年更新;再熟悉的教学内容也

坚持课前试讲;坚持站着授课,甚至年近九旬仍坚持用英语讲授理论性极强的研究生课程《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他的板书优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很多听过他课的学生都说:“听叶先生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学生张民曾回忆说:“叶先生的授课内容还及时汲取通信前沿的最新成果,他经常在课堂上顺便提及前一日刚读到的通信领域的最新资讯。”

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叶培大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治学思想,他说:“身教和言传同样重要,教师的治学精神和品行作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要求青年老师从最基础的实验工作做起,上讲台的教师一定要参加科研工作,加强工程师基本技术的训练。鼓励创新是叶培大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常说:“大项目出大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到重大的科研项目中来,在摸爬滚打中培养过硬的本领。他的学生唐雄燕曾说:“先生之所以能将学生带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是与他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先生对新兴技术领域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研究工作有着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

2. 北邮掌门人

 叶培大不满足于自己是一位“名师”,他更希望把北邮建成“名校”,他于1954年开始参与北邮的筹建,位居建校时仅有的三位教授之首,之后历任该校无线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可以说北邮的建立和发展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而北邮师生信任叶培大,尊重叶培大,当70高龄的叶培大退休之后,北邮师生又请他出任“名誉院长”,可见师生对其工作的肯定,也是给予他的最大荣誉。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狠抓教学质量是叶培大坚持的基本原则。他从1962年起任第一、二届北邮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校领导期间也是主抓教学工作,还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检查教学质量。他提出“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的理念,从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抓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恢复高考之后,师资也面临着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他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进修学习,在3年之内达到基础理论、外语、科研教学全部过关,能够较高质量地胜任教学工作,并有相当的科研能力;二是抓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则实行外语分级考试;三是抓实践教学,面对实践环节少,实验少的状况,他要求从思想上和具体问题上重视实践,“要逐步恢复实验室的数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必须开出的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出。可以说这三个方面都是“硬骨头”,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叶培大提出北邮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院校,既要明确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动手能力,他主持制定了北邮各层面的培养目标:本科生,要基本完成所学专业工程的全面的系统训练;硕士研究生则必须完成这一系统训练,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更为细分的研究方向;而博士生在完成前一级学业之上,还必须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叶培大对我国电子通信学科的学位教育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83年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学与通信学科评议组的召集人,并建立了该学科正规严格的学位评审制度。他提出“重点学科和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重点学科能够提高培养质量,一是因为“大项目出大人才”,我国在航天、导弹、核动力和卫星回收领域人才辈出,是依靠大项目锻炼了人才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本领;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必须依靠重点学科,“如果没有相当水平和相当难度的科研项目,没有像样的工作基础,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没有较为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就是一句空话”;三是是由于“名师出高徒”,研究生教育虽然其独立性增强,但也表现出更高层次的依赖性,“需要导师在研究方向上定向、把关,在研究方法上言传身教,在研究过程中启发诱导。”

 3. 学术交流使者

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外学术交流几乎中断,导致国内学者根本不知道国外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由于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叶培大偶尔能够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所以他知道国内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外。当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叶培大首先要做的就是畅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渠道,于1979年远赴荷兰参加国际光通信学术讨论会。

叶培大通过各种途径与国外机构建立固定的学术联系,搭建中国通信领域与国际前沿研究机构学术交流的桥梁。他把自己当作“小学生”,虚心向各方面的专家请教。他说:“一个做前沿研究的学者,只有工作是国际水平的,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国际水平的。只有培养过程是面向世界的,所造就的人才才能走向世界”。1983年开始他定期邀请高锟来北邮讲学,介绍光纤通信研究的国际进展。他还争取一切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借助这一机会与国际同行建立联系。借助曾经在美国实习的经历,他几乎每年都去美国一两次,更是与贝尔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叶培大还创造机会在国内举行学术会议。从1985年他在北京主持召开“中日光纤科学及电磁场理论会议”开始,他每年都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国际会议,由他担任会议主席或执行主席的国际会议先后有20余次,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国际电信流通及网络研讨会、国际通信技术会议等。这些会议打开了我国光通信学科与国际交流的窗口,加速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更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以其深具前瞻性的会议宗旨,不断指导着学术的前行方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叶培大说参加“国际会议最大的收益,就是开阔我们的眼界、明确未来的方向。”

 叶培大不但自己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他还想办法把学生送出去出席学术会议,甚至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实验室日常的学术例会,他要求学生用英文做学术报告,锻炼表达能力。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去国外学习,“去获得第一手材料,回来以后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做贡献。”叶培大在课题组还立下一个规矩,凡是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必须先在内部试讲,只有过了关的学生才允许出去,这样就使参会论文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叶培大所建立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打开了我国通讯学科国际交流的窗口,对促进我国跟踪国外高新技术前沿、学习先进经验、加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培养和锻炼年轻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他先后获得中国科协周培源国际交流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1988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通信会议上,还被授予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

二、叶培大的治学思想

回顾叶培大的成长历程,虽然先后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十年文革”,但其仍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我们不禁要问:其成功的因素中除了刻苦勤奋、目标明确、锲而不舍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

1.“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

   叶培大说:“忽视基础将永远落后”。所谓基础就是“理”,是基础理论,也就是数学和物理。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北邮,叶培大长期坚持抓教学工作,而且特别注重基础课的教学。建校初期,由于缺少基础课教师,他选年轻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进修,自己还亲自登台传道授业;一生中他所任教的课程,如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基础、导波理论、光纤理论、无线电发送设备等课程,都是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叶培大更是注重打实基础。他曾把中科院半导体所的著名半导体物理学方面的专家王启明院士请过来给学生讲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理论;还请北邮自己校内的优秀数学家佟庆博先生来讲数学理论。在实验器材方面,叶培大也坚持关键器件由自己动手做,以免受制于人,虽然自己动手做没有直接买来的容易,而且

做的过程中还要面临各种困难,但是从学科和团队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值得的。他说:“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勤奋刻苦,锲而不舍。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谈不上创新。”

叶培大重视的另一个基础是英语,这与其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民立中学六年求学期间,使用的是英文授课,考查也是极其严格,在北洋工学院期间,学校更是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同样使用英文授课。所以他一生坚持学习英语,并用英语授课。抗战末期他能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赴美留学的机会,改革开放之后极力倡导国际学术交流,都是与良好的英语分不开的。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叶培大说:“我毕生教学与工程技术工作并重,教学与科研开发工作并重。我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做工程技术或科研开发工作,获得实际经验,实实在在的理解和认识,为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的内容和学科的最新动向。反过来,通过教学工作,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学科,进一步融会贯通,萌发新思想,有利于工程技术或科研开发技术工作的创新。”

对于像通信这样的学科来说,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很难取得突破和成绩的。早在北洋工学院时期,叶培大就担任《益世报(无线电副刊)》的主编,在报纸上一边介绍无线电技术前沿,一边回答读者来信。从副刊上刊登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是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叶培大后来回忆说:“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动手琢磨出来的,书本上没有这些东西。”后来叶培大的研究方向,先后经历了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阶段,对于每个阶段来说,也都表现出其极强的动手能力。

3.“执著出奇、团结致胜”

    叶培大所创建的实验室,一直把“执著出奇、团结致胜”作为室训。先说“执著出奇”,叶培大强调科学研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定要锲而不舍,一竿子插到底,始终坚持不懈才能有所作为。“执著”还要真刀真枪地钻研有意义的实际问题,不能虚晃一枪,这对实验室的研究选题影响非常大。

对于“团结致胜”,叶培大很早就提出现代科学技术已不是单个天才人物就能完成的事业,而是更多人团结一致才能有所作为,因此科研人员必须彼此合作,不仅是校内的合作,还要扩大眼光,争取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这叫“五湖四海”。所以叶培大争取各种机会,畅通与国际交流的渠道,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同行交朋友。他说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他的主张是非常重要和正确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