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光,跨越山海!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携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科协开启奇妙科学之旅 日期:2025-09-22

20259月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以来首个全国科普月,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光科馆”)在此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912-17日,光科馆组织科普巡讲团远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携手广南县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探索科学奥秘,点亮科学梦想”主题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讲座、展项大解密、动手实践课、科学实验课5个部分,先后为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广南县城区第二小学、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八宝镇初级中学4所学校共计600余名学生带去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线上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

“走进王大珩——科学家精神宣讲”环节中,王磊老师以大量生动事迹讲述王大珩院士投身光学事业、为国奉献的一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科学家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做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和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为将来投身祖国科技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

“童心向太空·共筑航天梦”科普讲座,张晚秋老师重点介绍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六个重要项目:长征、嫦娥、天问、天舟、神舟、天宫,并科普了光学知识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播撒下逐梦航天的种子,鼓励学生对宇宙保持好奇,向科学不断探索。

“展项大解密”活动依托光科馆研发团队设计的“流光‘益’彩——光学科普展览”的部分展品展开,科技辅导员朱赫宇老师结合展品和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展品的光学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近距离感知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看得见的声音”动手实践课堂上,科学教师姜春雨从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入手,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有趣的DIY声波成像仪,利用激光将声音具象化,介绍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感受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球仪与日食、月食”科学实验课上,朱赫宇老师借助三球仪教具和视频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探究日食、月食天文现象的形成原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建立对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的正确理解,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培养自主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

今年年初,光科馆与广南县科协正式达成协议,共同组建科普教育基地。恰逢今年9月全国科普月之际,双方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共建后的首次联合科普活动。光科馆还在活动期间正式建立“长春中国光学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为广南县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活动聚焦光学知识普及,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形式,让广南县的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光学魅力,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对光学领域的探索兴趣,助力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作为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后续还将持续发挥资源与专业优势,深化与广南县科协的沟通协作,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当地青少年带来更多高质量、沉浸式的光学科普体验,持续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赋能,共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进步。







(供稿:展览教育处  撰稿:赵璐  初审:殷宝怡  终审:王玉凤  编辑:殷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