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光学科普

光学历史上的今天(馆内原创)—— 纪念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日期:2021-04-24

51年前的今天,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u=2677350807,2519459093&fm=26&gp=0.jpg


19704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093819687-1000.jpg&refer=http---inews.gtimg.jpg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当年积极倡导我国要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此建议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张劲夫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8984734200-1000.jpg&refer=http---inews.gtimg.jpg


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在科学家钱骥领导下,科技人员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了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当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响巨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科学工作者决定用电子振荡来模拟《东方红》乐曲。这是一个有中国特点,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识别信号。19665月,经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机部负责人共同商定,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正式命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总体目标概括为四句话: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u=187579668,697855774&fm=26&gp=0.jpg


“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424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周总理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准备庆贺”!并于第二天在当时正在我国召开的34方会议上宣布:“为了庆祝这次会议成功,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一个礼物,这就是昨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u=1316862213,777791728&fm=26&gp=0.jpg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卫星事业正蓬勃发展。遥感卫星多次发射、回收成功;静止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这一系列的胜利成果,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


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932272868-0.jpg&refer=http---inews.gtimg.jpg


为了纪念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同时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经国务院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24日成为“中国航天日”。

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