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光学科普

光学历史上的今天(馆内原创)—— 纪念王大珩诞辰

日期:2021-02-26

106年前的今天,1915226日,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王大珩出生了。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王大珩主持制成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3月和陈芳允、杨嘉握、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被称为“863计划”。1992年与其他五位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大珩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立,离不开王大珩和其他老一辈光学科学家的大力推动和殷切关怀。2007829日,王大珩、丁衡高、周炳琨、母国光四位院士联名致函温家宝总理,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议》,92日,温总理做出批示。



在中国光学科技馆筹建过程中,王大珩多次讲到:“中国光学科技馆,无论建在哪里,都是全中国人民的光学科技馆。希望整个光学界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把中国光学科技馆建设好,运行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2010年初,王大珩曾跟秘书蔡恒源讲:“中国光学科技馆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不比解放初我们在长春铁北建设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容易啊!”



2011721日,王大珩院士与世长辞,临终前仍有三个未尽心愿:一是编写中国光学名词,二是编写中国光学发展史,三是建立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多少事,有志愿参驰,为祖国振兴。光学老又新,前程端似锦。”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是王大珩科学精神的传承,承载着老一辈科学家殷殷重托,是中国光学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5月,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项目完成布展施工并逐步开放展馆试运行。四年前的今天(2017226日,王大珩诞辰102年),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通过国家发改委项目验收,正式对公众开放。



“传承辟新,寻优勇进”。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秉承王大珩先生遗志,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深耕光学科普资源研发,深化光学科技文化交流,加速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光学专业科技馆建设,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级专业科技馆建设经验,为推动国家级专业科技馆建设事业发展,实现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